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1)學校球隊的數量與分級制度

看許多日本運動題材的漫畫:日本的中小學體育,每個運動項目,都沒有分級制度。

團體球類運動:因為沒分級;全國的參賽校隊數量眾多;比賽全都採取單敗淘汰制。

都先讓同一個縣市的學校,打單敗淘汰制的地方聯賽。
然後拿到地方聯賽前兩名的學校,再繼續參加單敗淘汰制的全國聯賽。

台灣的中小學體育,許多團體球類運動,都有分甲、乙級。

除非參賽校隊的數量非常多;以及各隊實力落差非常大;否則都不應該有分級制度。

有分級制度的運動項目;都應該有合理的升降制度。

一定要有升降賽。讓甲級倒數前幾名球隊,跟乙級前幾名球隊打升降賽。

台灣的大專籃球:完全沒有進行升降賽。
這個學年的第一級倒數前四名球隊,下個學年強制改打第二級比賽。
這個學年的第二級前四名球隊,下個學年強制改打第一級比賽。

為什麼不打八搶四升降賽?

台灣的高中籃球:要參加甲級還是乙級,全憑學校的自由意志。
許多強隊只願參加乙級比賽,當山大王。
許多弱隊拼命參加甲級比賽,當炮灰。

(2)量多=競爭性大

日本領土比台灣大,人口比台灣多;運動員人口比台灣多好幾百倍。
學校體育,團體球類運動:國小、國中、高中階段;完全沒有分級制度;全國的參賽校隊眾多;比賽全採取單敗淘汰制。

單一校隊:
日本中小學:團體球類運動:校隊數量是台灣好幾百倍。
拿到全國冠軍的單一校隊:其比賽過程所經歷的激烈競爭程度,遠高於台灣任何單一校隊。拿到冠軍的學校,其師生所獲得的成就感,當然遠高於台灣。

國家隊:
日本中小學:那些因為在國內聯賽拿到好成績,而入選國手的人:
如果國際賽輸給台灣這個小國家;那麼自尊心會大受打擊。
但是他們受打擊之後總是能馬上振作起來;下屆比賽立刻贏回來。

(3)同情

2011年日本東北311大地震;因為我們台灣民間捐款最熱情;所以日本社會尊敬我們台灣人民。
進而日本體育界,尊敬我們台灣國家代表隊。

從來就不是因為我們實力強而尊敬我們。

日本除了「男子籃球」實力輸我們;其他任何運動項目都贏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