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9日 星期四

戰士有選擇戰場的權利?

選舉回顧

(1)亂選戰場

柿子挑軟的吃。戰士有選擇戰場的權利?重南輕北。

在還沒有太陽花學運時:原本在台北市的民進黨人,全部都躲到南部去(莊瑞雄、蔡易餘)。

如果只要離開台北就好,躲到新北或桃竹苗或宜蘭就可以了;何必到南部?

2010年五都選舉:台南市長黨內初選,一堆人搶。台北市長沒人要選。

2012年台北市立委:一堆人搶著選大同士林區。其他選區沒人要選。

2012年台南市立委黨內初選:王定宇在部落格抹黑同黨同志被撤銷提名。

同黨同志被司法迫害,不聲援他,竟然還藉機落井下石。

陳師孟為了王定宇公開退黨,給民進黨支持者落井下石。

(2)縣市長作亂

陳水扁總統時期:以馬英九為首的國民黨籍縣市長:把自己施政不佳的責任,完全百分百推給中央。

民怨是由下往上的;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責任更重大。因為有和民眾直接接觸的基層公職人員;都是屬於地方政府。

扁總統時期:專門浪費公帑的都是國民黨籍縣市政府。
扁中央完全沒辦法阻止國民黨籍縣市首長浪費公帑。

(2-2)小時後胖不是胖

當市長之前形象佳,不代表當市長後會清廉。

在當台北市長之前的馬英九:確實是形象非常佳;而且當法務部長時期真的都沒有弊案。

縣市長又沒有刑事豁免權。
總統候選人如果在之前當縣市首長時就有弊案;還有參選總統的資格嗎?
像彰化縣卓柏源和南投縣李朝欽都是在第二任的時候被中途解職,移送法辦。
馬英九兩任八年台北市長期間:檢調單位為何什麼案都沒有查?只有查一個特別費案而已。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當縣市長時就有弊案、浪費公帑;當上總統後一定變本加利的亂搞。

(3)選舉期間的英雄

只有縣市首長和正副總統,都同時讓正派人士當選,才有希望。

上行下效:在上位的政務官以身做則;在下位的基層公職人員才能正常。

縣市首長選舉:給民進黨候選人當選;
代表在選舉期間:民進黨候選人是選民心中正義的化身。

當選人在選舉過程中呈獻給選民的形象,是正向有希望的,是有魄力的,是有同理心的。

選民對於落敗的國民黨候選人的形像則是浪費公帑和專制和黑金和不親民。

如果是原本長期給國民黨執政的縣市給民進黨當選:
代表選民希望有大改革;不管是制度面還是硬體面。選民對民進黨候選人懷有極大的期待、幻想。

選民如果心中默默支持的候選人剛當選的瞬間一定很爽;至於當選後施政怎麼樣又是另外一回事。

台灣除了是有投票權的民主國家;國民基本素養、社會制度、法律條文、公務員工作效率和也必須要很先進才行。

政務官和民意代表必須把現在的台灣想像成是以經跟歐盟美國並駕齊驅的進步國家。

(3-2)白色力量

無黨籍柯文哲的競爭對手不是國民黨;是同時一起在2014年當選的其他民進黨籍縣市長。

1994年讓陳水扁當選台北市長:參選期間給支持者的行象代表快樂、希望、正義。

柯文哲在選舉過程中:
台北市民,期待民進黨有出一個高知名度的非典型候選人;負責打敗邪惡的國民黨。
台北市民對馬郝16年來長期的不滿;反映在拒投連勝文上面。

資深的政治人物常講「莫忘初衷」。
至於柯文哲:要完全了解,選舉期間,選民對你柯文哲的期待、幻想是什麼。

不要當選後的做法,和選民心中幻想的落差太大;等於把馬郝16年來的痛苦繼續累積下去。
柯就任後不但沒處理馬郝16年來爛攤子;反而增加新的痛苦。

陳水扁當台北市長時給市民的印象是執法的魄力和公務員的辦事效率。
應把每一年都當成是最後一年;把第一任當成是第二任做;第一任時施政滿意度高才有第二任。

台北市必須把一切人事物全都放進垃圾絞伴機絞碎;讓神人級的政治人物重組這個家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