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職籃的排賽程方式檢討
(1)只有假日才有比賽
台灣籃協在《中華職業籃球聯盟》CBA倒閉後:成立了《超級籃球聯賽》SBL。性質屬於半職業聯賽。
剛成立時的SBL:總共7支球隊;每隊打36場例行賽;每個對戰組合有6次交手機會。
SBL剛成立的時候:每週只有週五、六、日三天有比賽。
因為籃協認為:平常日沒有票房會被嘲笑。電視機前的觀眾在看電視轉播的時候:如果看到觀眾席空蕩蕩;會嘲笑籃協和球團。
票房收入的多寡;電視轉播的畫面看到觀眾席是否爆滿。這只是面子問題罷了。
東京奧運沒有觀眾:選手不也打得好好的?
而且最近幾年有新冠肺炎之後:有很多場比賽都是閉門比賽。就算是閉門比賽還是有電視和網路轉播。只是沒有DJ和啦啦隊而已。
和當初SBL剛成立時的時代比起來:現在網路和有線電視很發達。有線電視的體育台數量很多。網路方面:三個聯盟都把比賽完整畫面放在YouTube直播。
SBL剛成立時的年代是西元2000年左右;那個時代的網路還不發達。
現在在以防疫考量的情況下;還有最近幾年網路發達的情況下:
讓電視台製播比賽畫面;然後把畫面放上YouTube。
靠YouTube點閱率賺取廣告費。讓網路點閱率,取代現場觀眾的票房,做為主要收入來源,是趨勢。
(2)賽季拖太長
亞洲盃男籃的會內賽和世界盃男籃的會內賽;比賽日期都是在各國的職業聯賽剛結束後沒幾天。
台灣男籃因為每週只有五、六、日三天有比賽;導致賽季拖太長。
等到總冠軍戰結束後:才過沒幾天又要打國際賽了;球員心理調適不過來。
只最近幾年因為有新冠肺炎;只要有出入境就要隔離14天;造成大牌球星抗拒當國手。
還有最近幾年台灣的職業聯賽的例行賽經常因為疫情而延賽或取消比賽。
所以台灣職籃的大牌球星在球季結束後:就很想休息一陣子;紛紛找藉口放棄國家隊徵召。
(3)球隊連續兩天以上比賽
2022年霍華德輪休事件:T1職籃聯盟《桃園永豐雲豹隊》霍華德輪休事件:讓媒體輿論開始討論台灣職籃三個聯盟的排賽程方式。
SBL是半職業聯賽:所以賽程採用循環制。同一個循環的每場比賽都集中在同一個球場舉行。每一個循環的賽程都在不同縣市輪流舉行。
PLG和T1是職籃;有主客場之分:聯盟不敢讓球團頻繁跨縣市移動;結果搞了主場背靠背:連續兩天同一個球隊當主場迎戰二支不同對手。
雲豹隊讓霍華德在某一場主場休兵;造成全體現場觀眾大聲鼓譟。
事後當事人在記者會解釋這是連續三天比賽的第三場;以前在NBA的時候很少有背靠背比賽。
要不是因為台籃有霍華德:沒有任何人質疑台籃三個聯盟只有假日才有比賽是否不正常。聯盟和球團每年都依然安於維持現狀。
只有放棄只有假日才有比賽的不成文慣例:才能不出現有同一支球隊連續兩天以上比賽的情況。
通常每場比賽:都是板凳深度強的球隊贏球。台籃每支球隊都有遇到背靠背的時候。球迷要的是自己支持的球隊贏球;而不是某一個球員有沒有上場。
但是霍華德是台籃史無前例的超級特例。
在台灣打球的洋將:之前在自己母國打球的時候:早就習慣頻繁跨縣市移動了。
在別的國家不可能只有假日才有比賽。
在籃球強國的職籃聯盟;為了保護明星球員:不可能有三連戰比賽發生。
NBA只有:之前因為經歷過球員罷工的封館事件後;出現的縮水球季;才有三連戰。
(4)為了國際賽而暫時停賽
亞洲盃資格賽和世界盃資格賽的舉辦時間:都是在各國的職業聯賽的球季進行中途。
台灣最近幾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關係:只要是出入境都要隔離14天;造成大牌球星不願意參賽。
三個聯盟都沒有為了國際賽而暫時停賽。所以只要是三個聯盟的主力球員都不可能參加國際賽。
只有屬於板凳球員的年輕球員被母隊允許參加國際賽。但是三個聯盟湊不滿12人;結果要徵召部份大學球員。
(5)對戰組合平均
SBL是半職業聯賽:沒有主客場之分;所以賽程安排可以採循環制。同一個循環的每場比賽都在同一個球場比賽。
4支球隊有6個對戰組合。
每隊前3場比賽都要有分別和同聯盟其他3支球隊對戰過,才可以接著打第4場比賽。
聯盟開季的前六場例行賽要讓6個對戰組合都打一遍,才可以接著打第7場比賽。
PLG和T1是職籃:有主客場之分。
但只要不再每週只有五、六、日三天有比賽;還有盡量避免兩聯盟的同縣市球隊共用同一個主場;相信可以比照SBL有循環制。
PLG和T1一樣都是有6支球隊。6支球隊就有15個對戰組合。
明年球季的賽程必須:
讓聯盟開季的前15場例行賽都讓15個對戰組合都打一遍;才可以接著打第16場比賽。
讓每隊開季的前5場例行賽都有分別和同聯盟的其他5隊對戰過;才可以接著打第6場比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