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
(1)學校球隊的數量與分級制度
看許多日本運動題材的漫畫:日本的中小學體育,每個運動項目,都沒有分級制度。
團體球類運動:因為沒分級;全國的參賽校隊數量眾多;比賽全都採取單敗淘汰制。
都先讓同一個縣市的學校,打單敗淘汰制的地方聯賽。
然後拿到地方聯賽前兩名的學校,再繼續參加單敗淘汰制的全國聯賽。
台灣的中小學體育,許多團體球類運動,都有分甲、乙級。
除非參賽校隊的數量非常多;以及各隊實力落差非常大;否則都不應該有分級制度。
有分級制度的運動項目;都應該有合理的升降制度。
一定要有升降賽。讓甲級倒數前幾名球隊,跟乙級前幾名球隊打升降賽。
台灣的大專籃球:完全沒有進行升降賽。
這個學年的第一級倒數前四名球隊,下個學年強制改打第二級比賽。
這個學年的第二級前四名球隊,下個學年強制改打第一級比賽。
為什麼不打八搶四升降賽?
台灣的高中籃球:要參加甲級還是乙級,全憑學校的自由意志。
許多強隊只願參加乙級比賽,當山大王。
許多弱隊拼命參加甲級比賽,當炮灰。
(2)量多=競爭性大
日本領土比台灣大,人口比台灣多;運動員人口比台灣多好幾百倍。
學校體育,團體球類運動:國小、國中、高中階段;完全沒有分級制度;全國的參賽校隊眾多;比賽全採取單敗淘汰制。
單一校隊:
日本中小學:團體球類運動:校隊數量是台灣好幾百倍。
拿到全國冠軍的單一校隊:其比賽過程所經歷的激烈競爭程度,遠高於台灣任何單一校隊。拿到冠軍的學校,其師生所獲得的成就感,當然遠高於台灣。
國家隊:
日本中小學:那些因為在國內聯賽拿到好成績,而入選國手的人:
如果國際賽輸給台灣這個小國家;那麼自尊心會大受打擊。
但是他們受打擊之後總是能馬上振作起來;下屆比賽立刻贏回來。
(3)同情
2011年日本東北311大地震;因為我們台灣民間捐款最熱情;所以日本社會尊敬我們台灣人民。
進而日本體育界,尊敬我們台灣國家代表隊。
從來就不是因為我們實力強而尊敬我們。
日本除了「男子籃球」實力輸我們;其他任何運動項目都贏我們。
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
體育分割
體育分割
成年人體育,社會跟大學分割
每一個成年人的團體球類運動:都應把社會跟大學兩者做分割。
比照日本所謂「社會人」層級:層級在介於大專運動跟職業運動之間。
國外稱作「社會人」或「半職業聯盟」或「次級職業聯盟」或「獨立聯盟」。
每個運動項目的社會甲組聯賽:
應完全禁止大專院校組隊參賽。只能有企業球隊。
每個企業隊陣中,應完全禁止擁有大專聯賽現役球員。
(1)球隊雙棲
大專院校,組隊參加,原本應該是以企業為參賽單位的社會甲組聯賽。
然後接受企業冠名贊助:假企業隊真大學隊。
大學隊的球員都是在校生,一旦畢業或休學,就自然而然永久離隊了。
(1-1)足球
城市足球聯賽:
男子組只有大同跟台電兩支企業隊;其他都是大學球隊。
女子組甚至完全沒半支企業隊;全部都是大學球隊。
大學隊的球員都是在校生,畢業或休學就自然永久離隊了。
高中球員若畢業後不想繼續升學;大專球員等到畢業或休學之後:國訓隊球員退伍之後:
如果進不了大同跟台電兩支企業隊;也沒能力「旅外」;不就永遠放棄足球員生涯了?
(1-2)排球
企業排球聯賽:
不論男子組還是女子組;都只有台電一支真正的企業球隊。
其他都是接受企業冠名贊助的大學球隊。
大學隊的球員都是在校生,畢業或休學就自然永久離隊了。
女子組只有三隊規模;男子組只有四隊規模(多一支國訓隊)。
這樣比賽也打的起來?企業排球聯賽只是為了幫台電隊球員找對手而存在嗎?
(2)球員雙棲
籃球:SBL職業籃球員兼UBA大專籃球員。賽程還故意不排重疊。
同一名籃球員:
週一到週四:代表某大學隊打大專聯賽。
週五到週日:代表某職業隊打職業聯賽。
要防止球員雙棲很簡單;只要賽程故意排重疊就可以了!
例如讓職業聯賽跟大專聯賽開幕戰排在同一天。
然後比賽地點:一個在南部,一個在北部。
讓球員無法「趕場」。
籃球在SBL成立之後就沒有社會甲組聯賽了。
因為參加社甲聯賽的都是大專院校。
就算有企業隊:企業隊陣中也都充斥著UBA現役球員。
因為沒甲組聯賽:所以也就沒有國訓隊存在。服兵役的球員無球可打。
(3)大專聯賽的年齡限制
每一個運動項目的大專聯賽,都應訂立年齡上限。
世界大學運動會:有28歲年齡上限。
足球大專聯賽:比照世大運訂立在28歲以下。
籃球大專聯賽:訂立在25歲以下。
棒球大學隊,完全沒年齡限制:
前職棒球員黃龍義都三十多歲了;還代表某大學參加比賽。
甚至連五十多歲的藝人彭恰恰:也被登錄在某大學隊的參賽名單內。
台灣的各類大專聯賽的年齡上限:
應一律比照世大運,定在28歲以下;不要每個運動項目標準都不一樣。
(4)大學畢業=結束運動員生涯
多數台灣大財團不重視體育。很少有企業願意經營體育隊伍。
多數大專運動員從學校畢業後;沒有企業隊伍可以去;等於結束運動員生涯。
選手除了被財團花錢贊助;也應該擁有該財團員工的身份。當選手因為年齡增長,或受傷而必須結束運動員生涯;可以轉任一般上班族。
註:
除了如足球、排球、籃球、棒球這些團體球類運動。
也有如田徑、舉重、游泳、體操、跆拳道,這些非球類運動。
以及如網球、羽球、桌球、高爾夫,這些個人球類運動。
成年人體育,社會跟大學分割
每一個成年人的團體球類運動:都應把社會跟大學兩者做分割。
比照日本所謂「社會人」層級:層級在介於大專運動跟職業運動之間。
國外稱作「社會人」或「半職業聯盟」或「次級職業聯盟」或「獨立聯盟」。
每個運動項目的社會甲組聯賽:
應完全禁止大專院校組隊參賽。只能有企業球隊。
每個企業隊陣中,應完全禁止擁有大專聯賽現役球員。
(1)球隊雙棲
大專院校,組隊參加,原本應該是以企業為參賽單位的社會甲組聯賽。
然後接受企業冠名贊助:假企業隊真大學隊。
大學隊的球員都是在校生,一旦畢業或休學,就自然而然永久離隊了。
(1-1)足球
城市足球聯賽:
男子組只有大同跟台電兩支企業隊;其他都是大學球隊。
女子組甚至完全沒半支企業隊;全部都是大學球隊。
大學隊的球員都是在校生,畢業或休學就自然永久離隊了。
高中球員若畢業後不想繼續升學;大專球員等到畢業或休學之後:國訓隊球員退伍之後:
如果進不了大同跟台電兩支企業隊;也沒能力「旅外」;不就永遠放棄足球員生涯了?
(1-2)排球
企業排球聯賽:
不論男子組還是女子組;都只有台電一支真正的企業球隊。
其他都是接受企業冠名贊助的大學球隊。
大學隊的球員都是在校生,畢業或休學就自然永久離隊了。
女子組只有三隊規模;男子組只有四隊規模(多一支國訓隊)。
這樣比賽也打的起來?企業排球聯賽只是為了幫台電隊球員找對手而存在嗎?
(2)球員雙棲
籃球:SBL職業籃球員兼UBA大專籃球員。賽程還故意不排重疊。
同一名籃球員:
週一到週四:代表某大學隊打大專聯賽。
週五到週日:代表某職業隊打職業聯賽。
要防止球員雙棲很簡單;只要賽程故意排重疊就可以了!
例如讓職業聯賽跟大專聯賽開幕戰排在同一天。
然後比賽地點:一個在南部,一個在北部。
讓球員無法「趕場」。
籃球在SBL成立之後就沒有社會甲組聯賽了。
因為參加社甲聯賽的都是大專院校。
就算有企業隊:企業隊陣中也都充斥著UBA現役球員。
因為沒甲組聯賽:所以也就沒有國訓隊存在。服兵役的球員無球可打。
(3)大專聯賽的年齡限制
每一個運動項目的大專聯賽,都應訂立年齡上限。
世界大學運動會:有28歲年齡上限。
足球大專聯賽:比照世大運訂立在28歲以下。
籃球大專聯賽:訂立在25歲以下。
棒球大學隊,完全沒年齡限制:
前職棒球員黃龍義都三十多歲了;還代表某大學參加比賽。
甚至連五十多歲的藝人彭恰恰:也被登錄在某大學隊的參賽名單內。
台灣的各類大專聯賽的年齡上限:
應一律比照世大運,定在28歲以下;不要每個運動項目標準都不一樣。
(4)大學畢業=結束運動員生涯
多數台灣大財團不重視體育。很少有企業願意經營體育隊伍。
多數大專運動員從學校畢業後;沒有企業隊伍可以去;等於結束運動員生涯。
選手除了被財團花錢贊助;也應該擁有該財團員工的身份。當選手因為年齡增長,或受傷而必須結束運動員生涯;可以轉任一般上班族。
註:
除了如足球、排球、籃球、棒球這些團體球類運動。
也有如田徑、舉重、游泳、體操、跆拳道,這些非球類運動。
以及如網球、羽球、桌球、高爾夫,這些個人球類運動。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