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
(1)教練
台灣職棒各隊的本國籍教練:大多是由自己隊中的資深球員轉任。
棒協跟職棒聯盟:完全沒有任何教練培育制度。當教練之前完全沒有技能檢定。完全沒有評鑑制度。沒有退場制度。
好球員,並不等於未來就一定是個好教練。
職棒隊球員:大都是已經結婚生子的成年人了;教練還把球員當成中小學生在管教。簡直是成棒版王子燦。
中職球員工會每年固定舉辦訓練營;邀請美國小聯盟教練來台灣短期指導球員。
其實工會更應該舉辦《教練訓練營》:
中職各隊的教練需要「太上教練」;花錢請短期客座教練,讓教練跟他們學習怎麼當好教練。
業餘隊的教練也一樣;三級棒球和大學棒球和社甲成棒的教練,很多都是退役職棒名將;但他們的功力備受質疑。
平鎮高中總教練-前三商虎球員藍文成;2013年U18世界杯的台灣代表隊總教練;一直重複上演犧牲短打;比賽好難看。
前興農球員王信民跟吳政憲沒教練證照,不能當義守大學 棒球隊教練;那難道陳瑞振和許閔嵐當職棒隊教練就有證照嗎?
(2)量
如果沒有量,哪來的質?基層球隊數量必須要多。
全日本四千多支高中硬式棒球隊:都要先讓同一個縣市的學校打地方聯賽。要先拿到地方聯賽冠軍,才有資格參加所謂《甲子園大賽》(四十九個會內賽參賽名額)。
全台灣總共才三十多支高中硬式木棒組棒球隊。台灣的《玉山盃青棒賽》:參賽單位不是單一校隊,是縣市聯軍。
全日本三百多支社會人棒球隊:都要先讓同一個縣市的社會人隊打地方聯賽。只有拿到地方聯賽冠軍的球隊,才有資格參加所謂《都市對抗賽》(十六個會內賽參賽名額)。
台灣社會甲組成棒的《夏季城市對抗賽》跟《冬季城市巡迴賽》:總共十隊規模而已。
台灣棒協以為都市對抗賽的「都市」是指城市隊。日本社會人棒球都是企業隊。哪裡有城市隊?也沒有國訓隊。
(3)球衣顏色
主客場深淺球衣。
團體運動比賽:兩隊選手的比賽衣服顏色,完全不能一樣。比賽衣服都有深淺色之分。
因為這樣觀眾才能分辨,場上每一位選手是屬於哪一隊。這在國外是基本常識。
台灣每個球類運動比賽:除了棒球以外,比賽衣服都強制有深淺色之分。
通常國外體育:主場隊伍穿淺色衣;客場隊伍穿深色衣。
白色跟黃色還有橘色一定都是主場球衣。灰色跟黑色一定都是客場球衣。
台灣棒球連職棒都只穿一套衣。職棒沒有以身作則;三級棒球更不用說了。一些私立學校棒球隊都只有一套純白色球衣。
台南市南英商工對決宜蘭縣中道高中;不管誰先攻誰後攻;兩隊球員從頭到腳都是純白色。
國外,黃衣都是主場時穿的。
兄弟象隊上衣一律穿黃色。兄弟連客場也穿黃衣;其他球隊就不敢在主場比賽時穿黃衣。
兄弟象某一年曾短暫穿黑色客場上衣;但是穿沒幾個月就不穿了。自己球隊實力不佳不願承認;完全牽怒怪罪於球衣顏色不好。洪瑞河領隊極度迷信。
(4)自由球員聯合測試會
要求職棒聯盟仿效日本舉辦「自由球員聯合測試會」;讓所有曾有中華職棒球員資歷的人參加。不管是本土還是洋將都可參加。
米迪亞暴龍隊被停權,和中信鯨隊宣布解散後:兩隊旗下球員竟然全部,被強迫參加「特別選秀會」。
前米迪亞和中信鯨球員:已經不算是新人,為什麼還要再參加一次選秀會?
倪福德不願加盟中職其他球隊;遠赴美國。即使現在已被釋出很久;寧願沒收入;也不願意回台加入兄弟象。
林恩宇當初剛被日本樂天金鷹戰力外釋出。林恩宇是前誠泰隊球員;並不算是中職新人:卻要參加「新人選秀會」。
為了平衡各隊實力;本土新人一定要透過選秀會這道程序;才能加盟中職任何球隊。
那選秀會就不應該一年只辦一次。
原本以為2013年要恢復季中選秀。結果只限定1994年以後出身的,免役世代高中應屆畢業生參加。
許多旅日旅美球員:都是在球季中途被戰力外釋出;卻得等到第二年才能透過選秀會加盟中職;白白浪費一年了!
新人要測試會合格才能參加選秀。那麼自由球員應該也要比照新人進行測試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