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2日 星期日

企業

企業

(1)教育責任

官員和民代:將民營企業勞工的,職業技能教育,責任,完全推給資方。甚至還把學徒制法制化。完全不切實際。
資方並非勞工的親人;法律上資方沒有照顧勞工的義務。主管並非基層人員的親人;法律上主管沒有照顧基層人員的義務。

學徒制:當現在還是清末民初嗎?香港電影看太多了嗎?
時空背景完全不一樣:
民國初期的中國大陸法律;能套用到現在的台灣嗎?
以前的香港有學徒制這種東西;現在的台灣就一定可以有嗎?

制定政策的官員:自己本身,沒當過民間公司的上班族;也沒創業過。無法有同理心。不知民間疾苦。

(2)經濟殖民主義

古代歐洲列強併吞他國:都是本國內地人民的利益為優先;殖民地人民的利益次之。

現代的歐洲、美國或日韓的跨國企業:當然是以照顧自己母國境內的本國籍勞工為優先;海外地區的分公司的當地國籍勞工利益次之。
美國的製造業:現在流行回母國設廠。為了要回母國設廠;大量關閉自己在海外的工廠。因此大量關閉在中國的工廠。

但「中國台商」完全相反:
掏空自己母國地區的企業資金;錢進中國。
為了在中國大陸開工廠:關閉自己母國的工廠。
將大量工作機會奉送給中國人;大量解雇自己母國工廠的本國籍員工。
為了在中國大陸拓展企業規模;大量縮減自己母國地區的企業規模。

把餅做大:正確應該是:先在自己母國立穩根基;才有擴展到海外的條件。
想成為跨國企業:小國商人要先盡量在自己母國每個縣市都有生產據點;大國商人要先盡量在自己母國每個省份(州)都有生產據點。

(3)民間補習班

民間補習業者;教外語也好;教職業技能也好。
不管是行政人員還是授課的老師。所有員工純粹只是生意人;無利可圖的事誰要做;做了也不會有額外收入。
就算課程有獲得政府公帑補助也是一樣。你程度太差學不會你家的事;管你去死。

(4)生子

少子化:把婦女當成生孩子工具。
生容易,養育困難。後天生長環境因素,比先天基因更重要。重點在經濟能力。
多數人因經濟因素考量不結婚生子;要把讓人民不敢結婚生子的阻礙消滅掉。

勞委會和各縣市勞工局官員,唯一該做的事情:
就是主動協助每個人民培養職業技能;終極目標就是:盡量讓每個國民都有經濟能力。

(5)創業

人民有權選擇讓自己生活在生理壓力和心理壓力最少的生活環境。

創業環境:生理壓力和心理壓力這兩個指數都不能太超過。

大多數台灣人民,沒條件在大型財團底下工作;被逼迫到只能自行創業。

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台灣從二戰結束後到現在,一直都是以中小型規模企業為主,完全沒改變。

那麼制定政策的官員和立委;就不應該以大型財團老闆的立場去施政。

就算要以大財團的立場施政,也應站在基層員工的立場去思考,不要站在大老闆的立場。

(6)正名

勞保保戶:60歲以後領的勞退金:應正名為「勞工保險老年生活給付」;不要有「退休」這兩字。
就像民間壽險公司的儲蓄險一樣;投保資歷和年齡兩者都達到標準就可以領錢了。

開店的人都年紀一到就申請了。
法律並沒有規定:完全沒有在工作的人才算是退休;沒有規定領勞退金的人不能工作。

會辦理「延展」延後領的全部都是大型財團的負責人、董事會成員(他們是資方非勞方)。
他們原本薪水就領很多了;只要還握有公司實權,就不可能辦理勞退。
只有到了真正要養老沒有在工作的時候才辦理退休手續。

(7)英文

(7-1)價目表

價目表:是給客人看的

公有市場或夜市的自治會:
應請專人為攤商把價目表翻譯成英文。

店內的價目表應以中英文雙語標示;
讓外國客人可以看得懂價目表。

(7-2)中英文對照表

中英文對照表:是給店員看的

公有市場或夜市的自治會:
應請專人為攤商編寫簡易的中英文對照表。

店內要有簡易的中英文對照表;
讓員工遇緊急情況時(遇到外國客人),可以臨時查詢,基本的英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